|
|
云南旱災200多萬人飲水困難 兄弟分家爭水窖 |
|
時間:2011-8-31 9:08:28 |
|

“白露不出穗,寒露不低頭,過了霜降喂老牛”,李富忠蹲在田里,扯了一把枯黃的水稻穗捻開給記者看:“你看,都是癟的,瘦得很。今年農歷八月十一是白露,就算現在下雨也趕不上抽穗了。今年徹底絕收,只能喂牛了!”盡管是早上八九點鐘,但云南省陸良縣小百戶鎮興隆村的田里,見不到幾個人影。李富忠說,如果是好年景,這個時候田里肯定是一片忙碌,但今年天太旱,莊稼都沒有指望了。 今年前7個月,云南省河道平均來水量比多年同期偏少24%。當前正值主汛期,但氣候反常、來水偏少。滇中、滇東北和滇南部分地區出現突然缺水失墑、人畜飲水困難、城鄉供水緊張的情況,伏旱呈加重發展趨勢。截至8月20日,干旱已造成云南省60余條中小河流斷流,近300座小型水庫干涸,9個州市603.63萬人受災,236.5萬人、100.5萬頭大牲畜飲水困難。 陸良縣四面環山,中間開闊平坦,是云南省第一大高原平壩,素有“魚米之鄉”之稱。但今年的特旱使烤煙、馬鈴薯、水稻等作物的生長都受到影響。李富忠說,有時候好不容易盼來場雨,但是連地都打濕不了。“再這樣下去,我們就要買糧吃了。”李富忠說,農民以前吃的糧食都是自己種,很少聽見有農民買糧吃,但今年全村人都得買。由于蔬菜長不出來,他已經吃了半年多的酸菜湯泡飯。 陸良縣農業局有關人士告訴記者,持續干旱不僅使糧農作物幾乎絕收,也讓畜牧業蒙受了很大損失。一是因為重大動物疫病發生的風險加大,疫病防控形勢異常嚴峻;二是大春作物受災,牧草和農副產物能作為草料用的數量急劇減少,草料供應短缺,玉米、糠麩等飼料價格不斷攀升,飼養成本增加。 在云南省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河口鎮白石巖村村民趙發萬家的苞谷地里,記者掰開一個苞谷的葉子,手指般細長的苞谷棒露出來。趙發萬告訴記者,這苞谷“完全瘦掉”,不會再長了。 他的6000多棵烤煙也損失慘重,如果不受災可以賣一萬五到兩萬元左右,但因為天太旱,等級不高,毛收入大概只有3000元錢。 但趙發萬現在最擔心的還不是作物的損失,而是家中6個人、兩頭牛和一匹馬的飲水問題。家中的水窖只剩下大約5立方米水,只能勉強維持半個月了。 下雨時,水槽收集雨水后,通過塑料管道順墻角而下,經過簡單的沉淀和過濾后,存入地下的水窖中。河口鎮黨委書記張應良說,像這樣一個容積為20立方米的水窖建造成本約為1000元,由于當地是喀斯特地貌,地下都是石頭,挖水窖不易,常常出現“兄弟分家時寧可不要房子也要爭水窖”的局面。“今年下雨太少了,水窖里根本存不下水。”趙發萬說,“前兩天下了一點點雨,但是很快就被瓦片吸干了,淌都淌不下來。” 村里的壩塘就在趙發萬門前,但也只剩下淺淺一汪水,連打水的木桶都無法沒過。尋甸縣水務局局長李偉恒說,去年大旱后爭取了部分資金將壩塘中的淤泥清理干凈并進行了擴建,本想多蓄些水,但無奈天不下雨,修得再好也無濟于事。 務局局長方文光說,抽水一立方米的成本是0.2元,但賣給農戶是0.04元,虧損由縣財政消化。 |
|
|
 |
熱門產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