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品危機使市民人心惶惶,期待商販都有道德的血液!
在北京一家糧油批發市場,商販往桶中灌油,這種桶裝散油正是地溝油流向餐桌的主要途徑之一。新華社發 充斥北京、河北、天津市場的一些油品,可能來自泔水油、炸貨油、動物廢棄油脂。近日,記者暗訪多家“地溝油”黑窩點,其日加工能力合計已近百噸,加工工藝、提煉設備經過多年“升級”,對油品識別也愈發困難,并通過“地下渠道”不斷流向食品加工企業、糧油批發市場,甚至以小包裝形式進入超市。 >>來源 不再僅局限于泔水 夜晚的北京,很多飯館門口或是后門,一輛輛拉泔水的農用車已成常態,他們幾乎都沒有回收餐廚垃圾的相關資質。“泔水從開業那天起就有專人來收了,大廚給介紹的,每晚來拉一趟,一個月還交幾百塊費用,挺好,省心。”豐臺區一家餐廳老板說。 泔水車連接著泔水豬養殖戶。在六環路內外,環布著難以計數的以餐廚垃圾為主要飼料的泔水豬個體養殖戶,他們收購泔水,經過熬煮,將“泔水油”打撈起來,以每桶1000元左右的價格賣給“地溝油”收購商,剩下的菜渣和飯羹則用來喂豬。養豬戶說,每隔一兩天會有人來收泔水油,然后運往一些集中存放點。知情人說,現在煉“地溝油”的原料不再局限于泔水,反復烹炸后的廢油、屠宰場廢棄的豬肉邊角料、雞鴨脂肪等,只要能出油、能脫色,就能用來煉“食用油”。 |